吉利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剑指2025,这七个城市谁能成为新能源
TUhjnbcbe - 2022/8/28 19:10:00
白癜风惠民活动 http://pf.39.net/bdfyy/dbfzl/171020/5777826.html

汽车制造业,工序复杂,产业链条长,往往需要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形成汽车产业集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汽车城”或者“汽车之都”。

传统燃油车时代,知名的汽车城非常多。国外的有美国底特律、日本爱知县、德国斯图加特、意大利都灵。国内的长春、上海、武汉、重庆、广州、十堰、保定也都是传统的汽车之城。

到了新能源时代,情况又发生了变化。虽然新能源车企的分布上还有着传统汽车工业的影子,但是已经逐渐向江浙沪皖粤集中,这其中既有上海、广州这样的传统汽车重镇,也有合肥这样的新锐。

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城市谁最有希望成为“新能源第一城”。

上海

上海不仅有中国最庞大的汽车产业集群,也是新能源车销量最大的城市。

今年第一季度上海卖出了近5.5万辆新能源车,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的深圳。作为中国最庞大的汽车产业集群之一,上海早年就以地方国企上汽集团为代表,在嘉定区、浦东区形成了多个汽车生产基地,带动了一系列成熟的产业配套落地生根。

甚至以上海为中心,整个江浙地区都构建了一整套汽车供应链体系。像苏州、无锡、常州这些城市地区都有着更为密集的供应商布局,整个江浙沪几乎覆盖了一辆汽车的所有零部件生产环节。

新能源车企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以及本地的上汽集团旗下各个子品牌。造车新势力理想、蔚来、威马等多家新能源车企也纷纷将研发中心落户上海。在与新能源关系密切的智能驾驶领域,上海也是不遗余力。目前上海已累计开放测试道路达公里,现已形成嘉定、临港、奉贤、金桥四地联动发展格局,并向22家企业辆车颁发了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资质,企业数量和牌照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从上海市*府对汽车产业的规划目标就能看出来新能源汽车对于上海有多重要。到年,上海市本地新能源汽车的年产量将超过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

合肥

合肥早年以汽车零部件起家,虽然省内有江淮奇瑞两大车企,但合肥在汽车产业中没有太高的存在感。

年,合肥市*府对濒临崩盘的蔚来施以援手,70亿元救命钱不仅帮助蔚来成功翻盘成为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顶流,促成蔚来最终扎根合肥,也一举奠定了合肥在新能源时代的产业地位,被人们誉为“最牛风投机构”。

在成功投资蔚来后,合肥开始大力拓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截止年,合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相继布局了50多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规模超亿元,合作企业包括大众、江淮、蔚来、国轩高科、华霆动力等。按照合肥市*策规划,到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千亿,整车产能达到万辆,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除此之外,年8月,威马在合肥设立威马智能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不久后,合肥参与了威马的D轮融资;年9月,安徽省人民*府与吉利控股在合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吉利新电动汽车公司或入驻合肥;电动车领跑者特斯拉也来到合肥设立销售公司;年12月,大众合肥制造基地正式开工;年1月,合肥与零跑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零跑或将在合肥建设第二工厂。

广州

中国三大汽车城,其中之一就是广州。

在燃油车时代广汽集团坐拥本田、丰田、三菱等合资品牌,再加上东风日产项目,广州几乎就是日系车企的大本营,同时也在整个珠三角建立起了成熟完善的汽车产业链体系。数据显示,年广州汽车产量达.21万辆,连续两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同年,广州市新能源汽车总产值同比增长29.2%达.00亿元,增速比汽车制造业整体水平高出25.4个百分点。

进入新能源时代后,广州市*府在对外来造车新势力的招商引资上,虽然开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但目前为止广州的新能源车企还是以本地企业为主。

广汽集团孵化出了广汽埃安这个新能源品牌;合创汽车脱胎于当初的广汽蔚来项目,背后股东是广汽、珠投等本地企业;恒大和宝能两大本土地产品牌都在广州建厂造车,但这几年深受资金链紧张的困扰,未来发展前景尚不明朗;发展最好的是小鹏汽车,位列新势力第一梯队。

实际上,广州无论是产业成熟度、新能源产业链配套、土地资源和用人成本上都不逊于其他几个城市。而且在自动驾驶领域,广州已经汇聚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导远电子、百度阿波罗、滴滴沃牙等众多头部企业,数量之多,堪称全国之最。但外地车企对来广东建厂似乎不太感冒。

根据《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至年广州汽车产能将突破万辆,其中新能源车产能要达到万辆,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万亿规模。这个目标目前来看还得靠本地产业来实现。

深圳

深圳与广州毗邻,比广州更具开放活力,而且可以共享整个珠三角地区的汽车产业链。

年,深圳市连续六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注册登记数量最多的城市。截至年底,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48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约14%。比亚迪在新能源时代的爆发,又成功的把深圳带到了新能源之都的候选位置。

依仗新能源车销量第一,且业务板块庞大的比亚迪,深圳不仅坐拥全球领先的电池技术,家用车、大巴车、云轨等系列产品也畅销全球。

与广州类似,深圳的车企也是以本地为主。恒大、宝能虽然在广州建设基地,但都把总部放在了深圳。同时,借助深圳在电子软硬件领域的传统优势,这里构成了一个包括华为、腾讯、大疆、AutoX、元戎启行、Robosense等企业在内的智能电动车软硬件供应链,涵盖了全栈式解决方案、操作系统、智能座舱、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激光雷达、三电系统、车规级芯片等。但是过高的土地和用人成本,也让不少企业选择将工厂放在深圳周边的东莞或者广州。

北京

北京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非常重要的产业聚集地之一,但无论是从新能源车企引进、*策力度还是现有车企的情况来看,北京的表现都不突出。

作为首都,北京的城市空间更加有限,有更严格的规定,不会盲目‘跟风’引进大批车企。但其实早在新能源产业起步初期,北京就曾提出要成为全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之都”。

据公开资料梳理,北京现在有北汽新能源、福田戴姆勒、北京现代、北京奔驰等整车产能布局。此外,除了早年规划的北京大兴、昌平、房山区等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亦庄区也正式提出要打造新能源及高端汽车产业发展核心承载地。

遗憾的是,作为最早入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车企代表之一北汽新能源,目前正处在“掉队”的局面。以北京现代为代表的老牌车企们新能源转型也比较艰难。理想汽车接盘北京现代第一工厂,勉强撑起了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门面。

但变数来自于小米。年,小米宣布造车并最终将30万产能的工厂落地北京顺义。这让北京又有了争夺新能源之城的希望。另外,像滴滴、百度这些正在酝酿造车的科技公司,总部都在北京。它们虽然不一定会在北京建厂,但却让北京有了一个造车“总部”的概念。

武汉

武汉是最早喊出“新能源汽车之都”口号的城市,作为国内传统汽车工业重镇,武汉拥有东风及一大批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其想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构想并不意外。

与其他老牌汽车城市类似,武汉的新能源产业主要是依托本地车企转型,按照东风的规划,从年起4年内,东风公司将在武汉投资亿元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以及自动驾驶技术、共享出行等新业务。

在引进新车企和产业布局方面,武汉的动作并不多,也不像广州那样有财大气粗的本土地产商跨界造车。近年来最大的手笔当属把小鹏汽车引进落户武汉经开区,计划投资百亿建设整车及动力总成工厂、研发中心,制造下一代全新智能电动汽车。另外吉利、比亚迪、上汽通用等知名车企也在武汉加速新能源智能汽车业务。

西安

西安既不是传统老牌汽车重镇,也不像合肥那样极具投资眼光。但西安也是比较早就想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某得一席之地的。所以,西安不仅提出力争到年全面实现电动化,还喊话到年西安将成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力争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汽车制造业的40%以上,产销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与西安有深度绑定的是比亚迪,3年比亚迪收购西安的秦川汽车厂并正式落户西安高新区,此后相继在西安布局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补齐了西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动力电池的“短板”。

西安也成为比亚迪继深圳总部之外,产业发展最全面的基地,目前已累计生产乘用车.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41.3万辆,是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最大的工厂。

去年年底,投资亿元的比亚迪零部件产业园项目也落户西安。此外,吉利、开沃、宝能(观致)、恒驰等企业也先后在西安落地,共同形成了西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矩阵。

写在最后:

除了上述几个代表城市外,江浙两地也成为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扎堆的地区。零跑、合众、威马、高合、长江汽车、理想汽车,包括已经破产倒闭的赛麟、博郡、拜腾、游侠等等,都将总部或者生产基地布局在江浙地区。只不过它们都零散分布在杭州、南京、温州、常州等多个城市。如果要说新能源投资第一省或者投资失败第一省,江浙倒是可以一争高下。

那么,上面这几个城市谁最有希望成为新能源之都,你有何高见?(文/优视汽车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1
查看完整版本: 剑指2025,这七个城市谁能成为新能源